天葬亦稱“鳥葬”。將死者遺體置于露天讓飛鳥啄食的葬式。由古代棄我舊俗演變而來,流行于我國藏族地區(qū)。人死后,由家人給死者脫衣服,把尸體卷曲起來,呈蹲坐姿式,并將頭彎至膝蓋處,用白藏被包上,再用繩索捆扎起來。在擇定的吉日,由背尸人將尸體背至山腰的天葬場(chǎng),放在一個(gè)石臺(tái)上。舉行葬尸儀式后,天葬師一邊念著超度亡靈的咒語,一邊用藏刀將尸體肢解,割下一塊塊肌肉,順手扔到山坡上,再把割剩的骨骸砸碎,與血水和糌粑拌合在一起,做成條狀,待焚化柏枝后離去,讓群鷹飛至爭(zhēng)相啄食,以食盡為吉祥。除藏族地區(qū)外,我國的土族、普米族、怒族、羌族、拉祜族、畬族、固裕族等也有天葬習(xí)俗,但葬式不盡相同。
用戶登錄
網(wǎng)站經(jīng)營許可證備案 滬ICP備09046518號(hào)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