嵊泗漁島的喪葬習俗,十分明顯地繼承了吳越古風,具體與寧波沿海相類似,但因地處外海,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艱難的生存條件,又使嵊泗漁島的喪葬習俗有其獨特的悲壯凄涼之風。
嵊泗漁遍的喪葬過程中,也有筑壽域即俗呼做壽墳、送終、穿壽衣、報喪、守靈、吊儀、喪服、大殮俗稱入殮、開吊、上飯、孝榜、堂祭、出殯俗呼出喪、祭祀山神土地、入穴暖壙、燒草、吃羹飯、剃孝頭、做七、做百日、做周年羹飯、三周年送神主入宗祠,即為上棚又稱進主等一整套禮儀。
在漁島諸多喪葬禮儀中,以出殯中的“獨龍杠”和“仙鶴朝天”等習俗最能體現吳越遺風。
《隋書。地理志》曰:“江南之俗……信鬼神,好淫祀”。在眾多鬼神中尤敬龍宮海神,如龍船起碼是祭祀時所駕之舟。舊時,島上有漁戶出喪,如富裕大戶,靈柩上蓋上一幅紅氈條,窮的小戶蓋條紅布被面,由二人抬出,俗呼為“獨龍杠”也有為官的富戶出殯要用玻璃材套,前伸龍首,后見龍尾。而“獨龍杠”則不管大戶、小戶、富戶、窮戶,皆要用之。
吳、越古民還崇拜鳳鳥仙鶴。《吳越春秋。勾踐入臣外傳》載,越王勾踐夫人曾吟道:“愿我身兮如鳥,身翱翔兮矯翼”。《吳越春秋。闔閭內傳》載述和越同俗的吳國公主滕玉亡故時,“國人乃舞白鶴于吳市中,令萬民隨而觀之”。
《鶴經》曰:“鶴,陽鳥也”。在吳越沿海漁民心目中,鶴是仙禽神鳥,不僅是鶴壽千年,而且是上古仙人白日飛升時的乘騎之物,可以超度亡靈,升入開堂。嵊泗漁民正是繼承了這種鳥圖騰意識,把對鶴的崇拜與信仰,移用到喪葬禮儀習俗上。如漁島上有人家出殯,一般人家都要在靈柩頂上中端立一白紙所制仙鶴,鶴首仰天,俗呼“獨鶴朝天”,也有子女多或殷富之戶,豎五只白鶴,則呼“五鶴朝天”。不僅如此,還有在壽材或靈柩兩端預先刻上仙鶴祥云。漁民寄跡于外海孤島,終年出入風濤,一生艱險勞苦,祈望神島把自己的靈魂引渡飛向瓊樓玉宇的天國仙境。
自古以來,嵊泗漁遍流傳有句悲慘的民謠:“嵊山箱子岙,十口棺材九口草”。這句民謠,道出了嵊泗漁島所特有的一種悲涼壯烈的喪葬禮儀習俗。
[1][2]
上一篇:魚葬習俗折射愛魚護魚民風
下一篇:江蘇京口旗營的喪葬習俗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