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思花圈001
怎么寫挽幅挽帶?單位送挽幅落款怎樣寫
挽幅 、 挽幅,也是挽書的一種,它與挽幛的不同在于挽幅多是橫掛的,挽幛則都是豎掛的。挽幅上面的文 字一般為橫寫。 挽幛、挽幅的題辭不拘形式、不限字數,有只寫一個"奠"字的,也有多字的,但是常以四字句為多。 挽幛、挽幅用語可用固定的詞語,也可以自己撰寫合適的詞句,但應注意挽幛、挽幅屬哀悼送禮之用,在文 字措辭上,要直抒胸臆、真摯凝煉,頌揚而不過褒、哀痛而不凄慘,應具有褒揚悼念之意。 挽幛、挽幅的制作 挽幛、挽幅的制作沒有一定的程式,可大可小,因地制宜;字體可楷可行可草,完全由送挽者自己決定;白字黑紙或黑字白紙,也可以布代紙。挽幛是豎掛直寫方式,文字必須從右向左分三部分書寫;挽幅 是橫掛橫寫方式,文字則應從上而下分三部分書寫。 例: 挽幛實例 挽幅實例第一部分,面向挽幛右手邊(挽幅上頂邊)頂頭寫上死者的姓名加頌詞(亦稱上款);第二部分, 正中間寫上祭悼語,祭悼語一般不要超過上款和下款,且字距要一致。也可不要這一部分;第三部分,面向 挽幛左手邊(挽幅底邊)頂尾寫上送挽幛、挽幅人的姓名、身份稱呼和時間。 例: 挽幛實例 挽幅實例 第一局部,面向挽幛右手邊(挽幅上頂邊)頂頭寫上死者的姓名加頌詞(亦稱上款);第二局部,正中間寫上祭悼語,祭悼語一般不要超出上款和下款,且字距要一致。也可不要這一局部;第三局部,面向挽幛左手邊(挽幅底邊)頂尾寫上送挽幛、挽幅人的姓名、身份稱呼和時間。 附通用挽幛: 挽帶 挽帶,也有叫"花圈挽聯",是為了表達對死者的敬仰、悲傷而敬獻花圈、花籃時撰寫的聯語。挽帶也由上半聯和下半聯組成。在實際應用中,挽帶的寫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,書寫時要慎重選擇挽語的用詞,尤其是上半聯,對死者頌詞稱呼不能夠搞錯,因人用詞,恰如其分。上半聯、下半聯的寫法因用詞的差別而多種多樣,常用的上半聯有"哀悼"、"追悼"、"追悼"格,也有"千古"、"歇息"格;下半聯有"敬挽"、"泣挽"、"同挽"格,"率子"格和"叩拜"、"泣拜"、"哀獻"格等。 挽帶的是非、寬窄要視花圈、花籃的巨細裁剪,挽帶的下端要剪出二個尖角,掛在花圈、花籃上呈八字型。書寫挽帶的字體可以是行書,也可以是楷書,但務必是同一種字體,通常是白底黑字。在書寫式樣上,一般下半聯的第一個字要比上半聯的第一個字低1-2個字的位置。 哀祭文是專門用于治喪過程中的應用類文體。雖然內容簡單,形式也未幾,但是,在寫作上和形制上卻有較高的要求,不能夠疏忽搪塞。 挽聯,是古時候挽歌的變體。挽歌是古時追悼死者的喪歌。《晉書·禮志》中"魏漢故事,大喪及大臣之喪,執紼者挽歌。新禮以為挽歌出于漢武帝役人之勞歌,聲哀切,遂以為送終之禮"。古喪歌有《薤露》、《蒿里》兩章"使挽柩者歌之,世亦呼為挽歌"。 挽聯作為哀悼死者的一種文體,是漢民族民間的喪葬風俗,流行于全國各地。起初多以詩、詞、歌等韻文體表達對死者的追悼之情,后漸漸形成一種對子的形式來表達。歷代文人多以五言或七律等形式寫作挽聯,以寄悲傷,但不用于贊美。相傳在宋代就寫挽聯了。陸游《老學庵條記》載,趙元鎮(鼎)承相被謫朱崖,病亟,自書銘旌云:"身騎箕尾歸天上,氣作山河壯本朝"。 現在的喪葬活動中,挽聯仍被普遍應用,成為喪家治喪時的必備之物。 1.挽聯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挽聯屬專用聯,是專為追悼死者而寫的對子。因此,寫挽聯不但要求情感真摯,還要留意挽聯的寫作特征。 (1)挽聯的時代性。挽聯是反應社會生活,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載體。因此,隨時代的變遷,挽聯的內容也會起相應的轉變,如:"寶瑟無聲弦柱絕,瑤臺有月鏡奩空",是舊時丈夫追悼妻子的挽聯,用在現代夫悼妻就多了點陳腐氣。 (2)挽聯的針對性。做挽聯有很強的針對性,要切合死者的職位地方、身份、情操和業績,甚至此時此地的思想情感也要切合事物與場地。挽聯不能夠換用,也不能夠通用,這應該是挽聯的寫作靈魂。 2.挽聯的基本形式特點 挽聯是屬于對子中的專用聯,因此,撰寫挽聯,一定要控制對子的素質特點和形式特點,這是寫好挽聯的關鍵。 (1)對子的形式特點。一般的挽聯(對子)是由兩句組成一聯,上句叫上半聯,下句叫下半聯。挽聯不管何等長(有些長聯,上、下半聯是由十幾個字甚至幾十個字組成的),何等短,總是由上半聯和下半聯組成,并且,上半聯和下半聯要搭配好,序次不能夠顛倒。挽聯的是非要視懸掛場合而定,太長字小不醒目,太短空洞不美觀,應巨細適中、美觀大方。 。2)對偶的形式特點。對偶是用字數相等、句法相同或相似的句子,成雙作對地排列組合。嚴格的挽聯,不但要求字數相等、句法相同,還要求詞性也一樣,對仗非常靈巧。 聯中"雨"對"雪"、"竹葉"對"梅花"、"淚"對"冠"是名詞相對;"珠"對"素"是形容詞相對;"中"對"里"是方位詞相對 現在撰寫挽聯,能做到字數相等、句法相同或相似就可以了,若進一步還能做到詞性相對就更好了,做不到也不用強求,因詞損意,總是欠好的。 (3)平仄相對的形式特點。 對子要求平仄相對,這是就聲調、節奏和韻律而講的。雖然對子只有上下兩聯,和律詩中間的對偶句差別,不用很嚴格一定要押韻腳,但是,對子務必留意分節奏、調平仄。好的挽聯概莫能外。 節奏本是樂曲結構的基本因素,是由音響運動的輕重緩急形成的。其中節拍的強弱或是非,要合乎一定的規律。節拍就是樂曲中的節奏序列,每一序列包括兩拍或三拍、四拍。所謂分節奏就是要求對子不管是長聯還是短聯,朗讀起來要順口,有音樂節拍,可以詠唱。即使不念不聽,只是看,由于看的時候也是憑據節奏進行的,就會在內心孕育產生一種愉悅感。因此,挽聯中的這種節奏感是很重要的,也是創作挽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要素。反之,是非、強弱各不相同,節拍零亂,就不是對子了。撰寫挽聯的字數應幾多是沒有一定程式的,幾多是非各隨己愿,但聯語及節奏的組成要領有很多,運用起來轉變多端,重要的是音組等長、強弱等量、繁疏緩和、輕重抑揚鮮明,控制住"兩兩相等"的原則,就可以組織聯語了。 調平仄是句講節拍、字調平仄,是對子音樂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。中國漢語有四種差別的聲調,古代分平、上、去、入四調,現代漢語沒有入聲字,分為陰平、陽平、上聲和去聲。以平聲對其它聲調而言,就分為平聲和仄聲。古代以平聲為平,上、去、入聲為仄;現代以陰平、陽平為平聲,上、去聲為仄聲。昔人做挽聯很講究平仄,用平用仄,平仄交錯;字有定聲,律有定格,形成了挽聯特有的藝術品格。現在做挽聯用字講平仄,上半聯和下半聯的相對字的聲調有絕對相反的,也有大要相反的。能做到嚴格相反而不損害內容雖然好,做不到嚴格相反,做到大要相反也可以。用做律詩的要領硬去調聯語的平仄,不但沒有須要,并且也難做到。 3.挽聯的一般修辭手法 挽聯是用方塊漢字兩兩相對組成的整潔優美的聯語,是奇特的具有中國作風的文字樣式。一般的實用文體不要求有文學性,而挽聯卻差別,其文學性與實用性是合二為一的。從古到今,有不少思想內容和藝術體現俱佳的挽聯作品得以流傳,其原因之一,就是十分講究聯語的修辭手法。 4.挽聯的制作要領 挽聯和對子的書寫形式是一樣的,先書寫上半聯,再書寫下半聯,上、下半聯都要頂天立地書寫。字的巨細,依聯幅的是非和聯語的幾多而定。有些長幅聯語一列書不完,可分為兩列書寫,但第二列務必比第一列短出很多,象龍門一樣,又叫"龍門聯"。書寫"龍門聯"要留意的是上半聯務必從右到左書寫,右邊長左邊短;下半聯務必是從左到右書寫,左邊長右邊短。 書寫挽聯可以落上下款:上款落在上半聯,但不能夠和上半聯的第一個字平頭,而要低1至2個字;下款落在下半聯,但下款不能夠高于上款,一般也要比上款低1至2個字間隔,假如是窮款(單款)書寫時還要低一些。雖然,在特定的場地,也可以不題名。書寫挽聯的字體可以是正楷、行書、行草,也可以是隸書和篆書等,但以多數人能夠辨以為好。 挽聯可以寫在長幅白報紙上,也可以寫在長幅白布(絹)上,F在殯儀館又出現了一種比較高等的裝裱成軸的空缺聯軸,供喪家選用。
/listzt-2833
|